京唐港动力煤发热量为4500大卡、5500大卡、5800大卡的动力煤价格与上期价格相比, 每吨上涨5元。
汪亮的疾呼就是考虑如何更加合理地处理垃圾问题。而更让他感到郁闷的是,有位专家还特别向他提问,问他懂不懂什么是煤,懂不懂什么是《热力学第二定律》,言下之意不言而喻,你郭翔不懂就别在这儿瞎掰。
《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记者查阅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定义,它是热力学基本定律之一,内容为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它影响。只不过人造煤生产线已经出来了,产品也在水泥厂用上了,质疑的声音才会少了很多。日后,每每说到此处,他都会一边强调自己很平和,一边说专家只是在某一个方面够专业。在人造煤研发的初始阶段,他就是因在乎某个教授的意见损失了不少钱,中试阶段的第一次人造煤试验就是那样失败的。一位坊间人士如是说。
之后,他花了20元,从一个民工那里得到了一泡粪便。之后,这群干部模样的人连午饭都没吃,就直接驱车前往浦东水泥厂,详细了解了人造煤下游客户的试用情况。十二五将推动煤炭十大重点领域科技发展王显政在当天的煤炭科技大会上表示,2010年,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组织行业专家系统开展了《煤炭科技十二五规划》的研究工作,经过煤炭科研院所、大学和大型企业近百名专家的共同努力,提出十二五时期煤炭科技工作的重点。
控制污染物排放,切实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要深入实施科教兴煤战略,发展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来支撑。实施国家科技大型工程项目13个,重点课题近300项。2006年,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也被列为16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之一。2010年,全国大中型煤炭企业科技贡献率达到39.2%。
煤炭开采引起土地塌陷等等问题。目前这项技术已在冀中能源集团得到普及应用,据统计低碳生态综合技术的应用,冀中能源每年可实现减排二氧化碳144万吨,消灭矸石100万吨,日处理污水16万立方米以上,年节电1865万千瓦时。
在日前举行的第七届煤炭工业科技大会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王显政表示,全面提升煤炭工业发展科学化水平,必须要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促进煤炭工业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煤炭行业及煤矿企业必须创新理念,走科学开采煤与瓦斯共采、安全、绿色开采的路子。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降低17%。大型煤矿建设技术逐步成熟,我国特殊凿井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煤炭加工转化与洁净煤技术成果显著,高效开采技术与成套装备研发取得成功,煤矿综采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袁亮说。十二五时期,煤炭工业要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资源清洁高效利用。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测算表明,目前在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中,煤炭产量占74%,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占70%。据预测,到2050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43亿吨标准煤左右,煤炭消费在40亿吨左右。
把握十项重点科技发展方向、组织八项关键技术攻关、建设九大科技示范工程、推广八十项先进适用技术。冀中能源集团从2002年起便开始打造生态矿山,冀中能源集团为此研发的煤矿井下矸石充填技术与装备被专家评价为是我国煤矿挖掘矿井资源潜力,实现建设绿色矿山的创造性成果。
冀中能源集团副董事长刘建功在煤炭科技大会上表示,冀中能源煤炭的发展,之所以能取得骄傲的业绩,重要的一点就是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以建设低碳生态矿山为抓手,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冀中能源向低碳运行、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科学发展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全力挺进。随着大量科技难题的突破,几年来,瓦斯利用量得到大幅提升,2010年,全国煤矿瓦斯利用量由2009年的25亿立方米,增加到36亿立方米,利用率达40%。
我国五年煤炭科技投入1148.5亿元据王显政介绍,十一五期间全国煤炭科技投入1148.5亿元,占总产值的2.75%。大中型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约为380亿元,完成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和重大专项等科研项目60余项,重点科研课题360项。低透气性高瓦斯煤层治理一直是世界性难题,而我国70%以上的煤矿为此类条件,长期以来技术难题没有解决,这也造成了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多发、生产效率低下,安全高效开采难以实现。目前,同煤集团塔山煤矿、神华上湾煤矿、黑代沟露天煤矿、新汶华丰煤矿、兖矿济宁三号煤矿等11个煤矿被授予首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据悉,十项重点推动科技发展领域包括:煤炭资源开发地质保障、特殊地层大型矿井建设、煤炭高效开采、煤矿信息化和管理现代化、煤与煤层气开发、煤矿灾害预测与防治、煤矿安全避险和应急救援、煤矿职业危害防治、煤炭加工与转化、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等。五年来,我国煤炭工业资源勘探技术取得突破,煤炭地质保障能力大幅提高。
同时,要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推广绿色消费模式,使煤炭科技发展的空间更加广阔。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攻破了一批制约煤机装备制造难题,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有力地推进了煤炭科技进步,煤炭生产力总体水平大幅提高
据了解,我国目前拟建煤化工项目投资金额和预算已经累计超过了1万亿元。近期,国内煤化工企业开工率不足50%,尽管近期市场行情有少许好转,但为国际大公司进行检修造成的短期上浮波动,并非市场大势的好转。
现状产能产品严重过剩减亏增盈压力大兖矿集团副总经理石学让说,去年以来国内外煤化工产能、产品严重过剩,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对策延伸产业链走差异化道路省煤炭工业局局长乔乃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煤化工产业可以说已经走到了一个节点上,当务之急是加快行业转方式调结构步伐,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努力抢占行业制高点。
具体到我省的煤化工产业,牛克洪认为,山东煤炭企业在进军西部地区时,须从高端出发,发展煤制油汽产业,从而更好地利用西部地区资源丰富的特点。在此情形下,作为全国的耗煤大省和主要的煤化工基地,我省煤化工产业应当如何发展?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相关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同时,以现在产业为基础积极慎重地论证和引进建设一批有市场、有效益、有前景的精细化工项目。虽然煤化工产能产品严重过剩,但我国拟建煤化工项目投资金额和预算已累计超过1万亿元――调查起因近期,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表示收紧大型煤化工项目的审批,并再次明确列出禁批目录,直至煤化工产业规划出台。
在东部沿海地区要靠引进技术、合作项目、进口原料等手段,发展进出口型高端精细煤化工基地。制定鲁化、峄化原料结构改造和产品优化综合方案,推动化肥厂向精细化工厂转变。
兖矿还以现金流控制为主线、优化煤化工企业生产组织,合理确定系统负荷和产品结构,探索内部煤矿、化工企业优化整合,最大化地发挥产业协同效应。在这种形势下,兖矿集团的煤化工产业也承受着巨大的亏损压力。
下一步,兖矿将加快煤化工各园区内部资源整合,明确产品定位,优化品种结构,提高产业产品集中度。在省内主要依靠产业结构布局调整,走精细化的路子,把有限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
还要以省属煤炭企业为主体,联合地方相关企业,围绕建设国家级高硫煤煤化工产业基地,加快建设邹城、兖州、枣庄、菏泽四大煤化工产业集聚区,争取早日建成省级煤化工高端产业园区。一些地方煤化工行业存在重复建设、盲目规划、无序扩张的情况,这将对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产生负面影响。一个是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发展高端产品,实现产业升级。坚持引进战略投资与引进项目相结合,推进国泰公司与国际一流化工企业合资合作。
面向国内外专业公司,转让鲁化、国泰公司的空分装置。首先要延伸煤化工产业链,主要就是以现有煤化工产业为基础,稳定焦炭及煤化工初级产品产量,大力发展煤化工下游高端产业,重点培育精细化工、合成材料、化肥、清洁能源四大产业链,建设深加工、精细加工产品集群,形成从煤炭原料加工到煤化工初级产品、化工原材料产品,直至最终产品的完整的煤化工产业链优势。
长期研究煤炭及煤化工产业的鲁南煤炭战略研究院院长牛克洪认为,煤化工是煤炭行业的一个发展方向,它有两个着力点:一个是瞄准大市场发展煤制油、煤制气产业。兖矿集团主要煤化工产品价格成本倒挂局面没有改变,煤化工产业整体扭亏任务十分艰巨。
第三,山东煤化工行业要结合实施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战略,以及省政府与中国通用技术集团签署合作协议的契机,借力智力支持,大力发展以新能源、新材料、新医疗等为重点的现代新兴产业,抢占战略新兴产业制高点,为未来产业结构开辟新的生存发展空间。其次,按照国家、地方产业政策的要求,结合当地资源状况和区位条件,由单纯获取尽量多的煤炭资源向煤炭资源综合开发转变,在发展煤化工、煤电、煤机制造等项目上,加强与省内外、国内外电力、焦化、化工等优势企业的合作,提高开发的层次和水平
评论留言